很大,而且内部几乎没有光线照明,两台工作机也是在外面准备了很久这才最终进入内部。
这次的人员配置和第一次又有些不同,两台工作机上的洞叁和洞两更换成了洞肆和和洞妖,而洞叁和洞俩在环月空间站值守。
这样一来,六名航天员都有了登月的实际经历,比起太阳神登月中,三名航天员只有两名有实际登月经验要更加人性化不少。
洞内的情况比众人想象中的要复杂一些。
这倒不是说熔岩管里地势复杂,主要是空间内部太大了,两台工作机、以及四台机器狗上的所有灯光打开,都只能勉强照亮四周一段距离的内部空间,黑暗且深邃的熔岩管道就像一条通往未知世界的甬道,漫长且看不到尽头。
不过这个看……
只是形容人类肉眼的视觉,在科技面前,一个探测器便能搞定这事了。
没用一个小时,整条熔岩管道的大致长度、内部空间结构以及高度等这些数据便全部被探测出来。
几人一看不禁有些咋舌,按照这个管道的容积,别说一个前期的探月科考站,就是在这建一个小型地下城市都没问题!
额,这个城市指的是国外的标准,国外特别是西方列强国家,普遍人口不是太多,以至于在它们的标准中,基本超过5000人都可以算是一个小型城市了。
而这个标准……放在赛里斯国也就是一个村的概念!
甚至北方还有不少具有上万人、甚至数万人的大型村子!
几人在收集完这些数据后将信息发回给了蓝星的指挥中心,地质学家一看也傻眼了,他们也没想到里面居然会有这么大!
虽然很希望登月队伍把整个管道内部详尽的探查一遍,但是他们的理智告诉他们这是不可能的。
且不说就两台工作机,光是内部无法给工作机补充电能这一点就足以让所有想法全部被掐死在脑海里。
探索队可不是敢死队!
没办法,地质科学家们也只能就着原方案,让两台工作机尽可能的往内部多深入探索一些,多收集一些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这些信息其实无非是溶洞内部表面情况、空间结构情况,地面地质情况,内部气体情况这些。
其它的倒还好说,主要是地面地质情况比较费时,需要两台工作机在不同地段进行打洞取样,这个是最费时间的活,而且如果运气不好选的位置不对,钻头遇到什么地下情况还要停下分析,甚至绕开后重新开钻取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第二次登月探索足足花费了三天的时间,就这三天还是两台工作机的人员采取轮流休息,轮流外出充电的状态下抢出来的时间进入。
这三天的工作量如果按照正常流程,那至少要翻一倍的时间。
也就是三名航天员都有着严苛的训练,以及章成铭有着一颗不畏惧黑暗的大心脏。
你想想,整个硕大无比的黑洞内,只有一台工作机和两个人在里面干活,光是那份黑暗的就能令人感到不由自主的恐惧。
洞伍甚至还想穿着出舱服到洞里走走,不过这个想法被坚决否定了。
因为即便是知道脚下的凝固冷却后的熔岩,但熔岩的特性就注定了它的表面绝不是普通石块那样的光滑,它的表面充满了各种尖锐的部分。
虽然它们很脆,硬度不高,但是对于半硬式出舱服来说依旧是不够友好的。
同时出舱服是有寿命限制的,穿到若干次或者总时长,为了安全起见就要报废,在这种环境下使用,会极大的减低它的使用寿命。
返回后这次行动的四人都好好的休息了两天,这次的探索作业强度不仅大而且是连续性的,让几个人都有些身心疲惫。
不过有付出就会有回报,好消息还是有的。
在获得到月球初步熔岩管道内部情况的资料后,地质学家们立刻调整了后面的探索计划,将原定的8个优先级调整为5个,并重新调整了调查顺序。
三天后,第三次探索开始了,和之前的两次不同,这一次是一台工作机单独降落一个探索点,两台工作机间隔足足超过上千公里,而且探索目标也不是地下熔岩管道,而是一个是峡谷,一个是陆地平原。
等于是第三次探索一次性就考察了两个优先探索点。
第四次探索目标再次回归熔岩管道,不过这次地质专家们挑了一个很靠谱的,既不算大也不算小,属于不大不小,既能满足前期的科考探索工作,也可以修建较为合适的溶洞基地,里面后续的空间还可以继续扩建,能达到一个大型科考站的建设规模。
至此,前五个被定下的探索地点全部探索完毕。
不过这并不代表此次整体的探月任务就已经完成,相反,这次的探索也仅仅只是达到预期的一半而已。
接下来的时间里,两台工作机对后面数个目标,包括月球南极、北极,月背的数个地点进行了探索。
整整一个月零六天的时间探月工作组对月球十几处地点进行了探索。
这些目标中有平原、有高原,有火山,陨石坑,还有有峡谷等各种地貌,虽然不敢说将整个月球的地理环境完全掌握,但有了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