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冬素总觉得幽州太小了,她想去看远辽阔的风景。北疆郡的草原风光她没看到,前世没去登泰山,这一世有机会,岂能错过?
因为皇后的支持,泰山封禅大典正式提上议程。三月三过完上巳节,皇帝正式出发前往泰山。
封禅可不像南巡或北巡,只带一部份官员就能去。这封禅大典,幽州城中五品以上的官员,九成要随行。
且所有有爵位的权贵都必须随行,加上禁军和宫人,礼部给出随行人数,足有一万五千人!
冬素先是吓一跳,一万多人赶往泰山。但紧接着,她脑洞中闪现出前世看过暑假期间,泰山旅游的人数。
好吧,比皇帝封禅还要多。
哈哈,去北疆郡游玩的游客,比当年凌墨萧征北疆时带的兵还要多!
她又找礼部要了记载,前朝皇帝封禅的情况,结果礼部说,最近一百多年,都没有皇帝去泰山封禅,还是高祖去过。
但那时才初立国,去的人数不过两千余人,仪式也极简单,完全没法比。
这一次的礼仪还得那些大儒和礼部官员们,到泰山之后,再根据现场情况商议出祭祀礼仪来。
冬素无语,这么大的事,你们竟然要现场商议来!这么草率的吗?
我还当每年逢年过节祭祀的礼仪,都是自古流传下来的呢,原来很多都是你们礼部现编的啊!
不过咱们要抓住重点,在她看来,祭祀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游泰山啊!
特别是那首‘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名诗一出,无数人都心向往泰山。
冬素怀疑百官这么积极地提出封禅大典,也是想去泰山一游。
冬素本来还想带阿爷和沈父一起去的,但两人都拒绝了,阿爷的理由是他年纪太大,不适合舟车劳顿。
他这辈子还不知道能出几次远门,他要把机会都留给回光州。
沈父的理由就更简单的,他的腿,不适合登山。
因为女眷只有皇后和公主,还有月见和小满。
另外阿沅姐负责带医护队随行,蒋氏和二姨母、陈落雪等人都没来。
封禅大典是大祭,本来连公主和皇后也不应该来的,但本朝皇后身份特殊,她要不来,估计皇上也不会来。
所以皇后携公主同来,没一个官员有意见,且还很欢喜,皇后同行,陛下的心情会好很多。
这一路为显国力强盛,皇家威仪,皇室仪仗华丽显赫,冬素乘坐的马车更是镶金嵌玉,极尽奢华。
这种时候她是不拒绝奢华布置的,此时她代表的是大夏国母的威仪和高丽,当然要怎么华丽怎么来。
从幽州到泰山,比从长安过来近多了,不足千里。
先帝渴望了一辈子,能外抗敌国,内治士族,好有政绩提一提泰山封禅。
可他至死,别说来泰山,连长安城都没出过。如今凌墨萧替他偿了此愿。
到泰山的官道修的极宽极结实,冬素怀疑百官早有此打算,地方才提前将路又重修了一遍。
她看史上记载,皇帝封禅时若遇路不通,或不便车驾行走,便是拿人来添路,也要通行,绝不能耽误吉时。
有记载的就有两起,一是拿死囚的尸体填路,一是拿敌国的俘虏铺桥。皇帝的马驾从尸山血海上走过,去泰山向天地神灵诉说自己的政绩。
冬素觉得,除了前朝时的活人陪葬,便是此事彰显皇权至上的同时,又将人命如草芥,表达得淋漓尽致。
她再次庆幸,三年前就让各州之间修官道,而往泰山这条路,地方又加修过,别说用人命,就算是狗命羊命都用不着。
她的车辙永远不会从尸山血海上滚过去。
这一路注定走不快,队伍太过庞大,且春天多雨,一遇雨天就耽误赶路。
冬素发现,除了她一家五口,别的官员权贵,都担忧好紧张的感觉。
生怕因为耽误行程触怒陛下,冬素笑对凌墨萧道,你这‘暴君’演得很成功啊!
凌墨萧再次肯定地表示,暴君比明君好办事多了。
直到四月初六才到泰山脚下。安营扎寨后,提前赶来的礼部官员和大儒已经拟好封禅流程。
并且带人将高祖走过的登山道重修一遍,拓宽了些,更易攀登。
首先第一点,冬素就庆幸阿爷没来。所有人徒步从泰之阳攀登上岱顶,举办祭祀大典。
刻石碑以诵陛下之德,再从泰之阴下山祭后土娘娘,整个仪式才算完成。
冬素忙问礼部,这岱顶在何处?庆幸的是,不是后世的山顶,否则走断腿也上不去。
此时后世的泰山道还未开凿,她问过礼部官员,爬上祭祀的山峰,需要两个时辰,那还能接受。
龙凤胎早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