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运医妃旺夫命,王爷越宠江山越稳 第253章 甲十八要当爹了(2/3)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

  不过百姓们看着现在像草芽一样的小苗,还是密密麻麻挤在一起,有些怀疑凌王妃的话。

  这样的小苗能长大?看着就很羸弱,别到时候长得又细又长,却不打穗,不光白白浪费种子,还误了一年收成。

  沈冬素只管讲解,至于他们信不信,且等时间来证明。

  专门移栽秧苗的叫秧底,这片田要耕的特别细腻,一块粗土疙瘩都不能有。

  还得肥,草塘提前窖的黑泥底肥,匀匀地撒一遍。还要撒防虫剂,这年头还没有专门杀虫的药剂。

  沈冬素特地为秧苗自己炼制了一些,植物杀虫剂,就为保这批作为教科书用的秧苗长势好。

  听到凌王妃去试验田干农活,很多人都跑来围观,有些贵女也来了。

  她们开始对凌王妃是鄙视的,堂堂王妃,穿着麻布草鞋,跟农夫一样下到脏臭的田里干农活。

  真是丢尽贵族的脸!

  但很快,看着凌王妃向教她们医护知识一样,教导百姓怎么育苗,怎么控水控肥。

  百姓们听的认真,她们的表情也渐渐由鄙视变成佩服。

  怪不得凌王妃在幽州得民心,她不是在表演作秀,是真的在帮百姓。

  很快,接到消息的凌王也来了,贵女们没从凌王脸上看到嫌弃,反而是与有荣焉。

  好像凌王妃做的事,对他来说,是极骄傲的一样。

  贵女们再一次呆住,同时也确定了一点,那就是别想走勾引凌王这条路了。

  凌王的喜好,跟别的勋贵差别太大。

  同时,也不知为何,看着那茁壮成长的秧苗,看着欣欣向荣,热火朝天的幽州城。

  贵女们渐渐觉得,生活在这里,也是能接受的。

  秧苗从油布棚移栽完成之后,每天往秧底跟的人流量,高达万人。

  沈冬素开玩笑说,把秧底圈起来,收门票,看一回就收一文钱,赚的钱够再开个军工粮坊了。

  那秧苗长势极喜人,真是迎风就长,一天一个样。渐渐的百姓开始信服,这个育苗法是能行的。

  转眼到了三月,离凌墨萧远怔的时间越近,沈冬素就越焦虑。

  同时,三月凌墨萧正式开放官道,幽州附近的几个州城,官员、士族们的折子或信件,雪花一样飞向长安。

  大半都是状告凌王的,可以想像,一个月后,长安城会轰动成什么样。

  进入三月,沈冬素又要了一片试验地,种稻是要水田,这回她要的军囤地,是种棉花。

  她以前都不知道,原来大夏并没有广泛种植棉花。

  仔细回忆一下,前世的历史上,好像也是明朝才开始大规模种棉的。

  以前棉花只是勋贵士族少量种植,甚至还曾是花园里的观赏花。

  北地极寒,光靠她跟朝廷哭穷,或是跟姜家做生意,来解决保暖问题,总是心中没底气的。

  这基本的生存物资,粮食、暖衣、燃料,还是掌握在自己手里的好。

  她跟姜家买了一批棉种,正式在军囤地大规模种棉花。

  凌墨萧出征的日子一天天接近,她多想两人朝夕相处一段时间,他这一走,少则一、两年,多则三、五年都可能不回来。

  可惜两口子都是劳累命,她成天往地里跑,指导棉花种植,还和李念鱼一起改良农具,都晒黑了。

  回王府也闲不下来,晚上两口子躺到床上的时候,都快子时了。

  凌墨萧怜惜她辛苦,不忍在床上让她再累着,可食髓知味,软玉在怀,他又岂能忍得住?

  只是少换几个姿势而已……

  这个三月唯一安慰沈冬素的事,就是老家的来信,同时还送了十几车礼物。

  当然,礼物大多是刘管家以沈爷爷名义送的,不过沈家人和亲戚给的礼物也不少。

  三月姜家的海船到基地,沈林钟忙得飞起,她直接让人把家里送的礼物送到基地。

  在把信也送过去之前,她当然要先自己看一遍。

  结果这一看,让她多日的焦虑烦躁一扫而光。

  先是沈爷爷说好消息,去年大丰收,藕塘和田地都丰收,鱼和鸭也增产了。

  家里又多盖了两个作坊,一个是藕粉作坊,一个是鸭蛋作坊。

  他按冬素教的法子拌鸭食,下的蛋都是大红心蛋黄,不管是做咸蛋还是松花蛋,都好。

  连宜州的酒楼都特地跑到沈家村,跟买咱家的鸭蛋。

  又说家里一切都好,有刘管家和甲十八帮衬,让她和沈林钟别惦记。

  他的身体也好,刘管家还特地请大夫,每月上门给他把脉,开一些养生的药方……

  这明显是阿爷口述,仲阳写的,虽然絮絮叨叨,可看得人-->>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