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挽天倾
大明宫,内书房
崇平帝吩咐而毕,将药膳食用完,就离了坤宁宫,之前让戴权召见了几位内阁阁臣,打算商议封赏一事。
因为平叛一事已经落下帷幕,贾珩又是总督河南军政,又是治理河道,不知何时才能回来。
那么对有功将校的奖赏问题,就不好如先前一般,再拖延到贾珩班师而还,首先是要对贾珩进行封赏,以酬其功,其次是对这次寇乱进行总结,最后是接下来的河道事务。
这时,内阁几位阁臣以及军机处的施杰,四人都在大明宫内书房中相候。
方才崇平帝让戴权着内监递送至内阁的奏疏,几人已然看过,对天子召见一事,心头隐隐有着一些猜测。
崇平帝在戴权以及一众内监的相护下,来到内书房。
「微臣拜见圣上,圣上万岁万万岁。「以杨国昌为首,吏部尚书韩癀、刑部尚书赵默、兵部侍郎施杰,几人躬身向着崇平帝躬身见礼。
「四位爱卿平身。「崇平帝摆了摆手,在御案之后的太师椅上坐定身形,看向三位阁臣以及军机处的施杰。
如今大汉内阁凡五位阁臣,一在北督疆,一在南巡盐,就剩下三位阁臣在京理事,因为兵事悉托于军机处,三位阁臣正好掌管政务户口钱粮、人事、刑名三大事务。
「谢圣上。「杨国昌、韩癀等人纷纷起身,道了声谢。
崇平帝目光咄咄,逡巡过众臣,开门见山说道∶
下方众人闻言,都并无异议。
贾珩剿灭中原叛乱,从事起到结束,如今重新回顾这个过程,哪怕是杨国昌在心底也不得不承认贾珩……有点儿东西。
崇平帝沉声道∶
此言一出,几位阁臣心头一惊,都是凝眸看向天子。
崇平帝声如金石,顿声说道。
杨国昌眉头皱了皱,心头虽然不喜,但也不好说什么。
因平乱军功而晋升爵位,倒是无可指摘,可问题是晋几级,如果太过分,他还要不要出来据理力争
「诸卿以为如何「崇平帝目光沉静,掠向下方朝堂重臣,观察着彼等神色变化。
韩癀面色一整,当先拱手说道∶
有功于社稷,这也就有了封超品之爵的最大依据。
赵默、杨国昌、施杰三人也纷纷出班附和说着,总而言之,并无反对之声。
谁不知道天子这会儿正在兴头儿上,谁也不好胡乱泼冷水扫兴。
尤其是赵默,前日飞鸽传书捷报事件,在含元殿中,当众被崇平帝,训斥之后,已深知有些事,真是乾纲独断,说都不能说。
「那就,晋贾珩为三等伯,以酬其在河南平叛之功,另追赠其母为诰命夫人。「就在众人将心提到嗓子眼时,崇平帝开口说道。
按照功劳,三等伯其实正合理。
杨国昌皱紧的眉先是一松
,好在没有封侯,圣上哪怕再是宠幸小儿,也还是有着分寸,只是三等伯,好像也有一些……过酬了罢。
韩癀面色一整,拱手说道∶
在他看来,平叛并非外战,功劳不足以封侯。
从一等男爵晋为一等子爵又有些薄功的意味,那么晋爵三等伯,再加上追封先母诰命夫人就比较合适,前者算是正常酬功,后者追赠其母,也有些皇恩浩荡的意味。
施杰也拱手道「圣上圣明。「
杨国昌和赵默也出班赞同,并无异议。
崇平帝沉吟片刻,说道
不同于子、男,到了超品的公侯伯,就有了封号,多为县、郡之名上选择,当然还有其他美称,如贾珩如果封汝宁府,是指贼寇起势的汝宁府,开封古称大梁,为魏国都城,故而称魏宁。
至于为何非要带个宁字,嗯,或许只是老丈人的一点儿私心,因为咸宁公主的封号中就带有一个宁字。
将来小两口,都带着宁字,相濡以沫,和和美美。
韩癀沉吟了下,拱手道
赵默面无表情,拱手说道
杨国昌目光晦暗了下,苍声说道∶
魏是古之封国,尊贵已极,小儿虽有功劳,还配不上魏字。
况且汝宁……也有的告戒意味。
施杰拱手说道∶
其实,在前明时间就有永宁伯谭广,相比汝宁和魏宁,这个封号的寓意更为广泛和美好,没有局限于一地一域,也带着深深的期许。
崇平帝点了点头,目露欣然,显然心头也有些倾向于永宁这个封号,说道∶
杨国昌面无表情,拱手应是。
韩癀、赵默也都行礼,表示谨奉诏。
崇平帝旋即,又沉吟道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