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也,不可轻忽草率,我便到午门这里实地勘察。”

  陈矩恍然大悟,点头道:“执政有心了。”

  申首辅也随口问道:“大要出宫办差?”

  陈矩想了想,有点恶趣味的说:“皇上似有疑难,咱奉旨出宫,找林泰来问话。”

  申首辅吃了一惊,愕然失语。

  派司礼监秉笔太监去问话,这不是阁老的待遇么?怎么给林泰来安排上了?

  还是说,林泰来在皇帝心里,与内阁平齐了?

  在过去,皇帝密札问事大都找自己进行咨询,而这次居然找了林泰来

  与申时行闲谈完,陈矩继续往外走。

  出了长安左门后,陈太监大摇大摆的先到了翰林院,结果林泰来没在这里。

  然后陈太监又大摇大摆的去了吏部,林泰来也没在这里。

  随后陈太监又接连大摇大摆的去了兵部和礼部,林泰来还是不在。

  在衙署密布的青龙街区兜了一圈,陈太监忽然觉得,自己成了一个大摇大摆的显眼包。

  “林泰来到底在哪?难不成公然偷懒渎职?”陈太监站在礼部主客司院里,对着主客司主事沈喝问道。

  向来心境平淡的陈太监发现自己成了显眼包后,也生气了。

  沈主事弱弱的答道:“他向来在各衙门之间来回游走,在大到达一刻钟之前,他刚走。

  我听他说,下一站要去太仆寺了。”

  陈太监:“.”

  太仆寺衙署与别家不一样,并没在皇城外东南角的青龙街片区,而是独自在西城。

  早知道,还不如从西安门出去!从没有过这么闹心的传旨!

  但事情不能不办,陈太监又只好绕过皇城,从东城来到西城。

  所幸这次在太仆寺门口,终于把林泰来堵住了,不然陈太监心态真要炸了。

  就在太仆寺里找了间公堂,把其他闲杂人都驱逐出去。

  随即陈太监对林泰来道:“此乃皇上密札,里面有问话,你且以密疏奏答。”

  林泰来没有打开看,先对陈太监说:“我口头奏答,还请大转述。”

  陈太监奇道:“为什么?”

  林泰来答道:“唯恐书面泄露出去。”

  陈太监还以为这是说自己,不禁怒道:“你以为我是何等样人?”

  林泰来又道:“在下所担心的并不是大!”

  历史经验表明,在万历朝绝对不能相信密疏的保密性,不能把不适合公开的话写在纸面上!

  申时行、王锡爵都是吃过大亏,甚至为此下台的!

  陈太监深深的看了眼林泰来,没见过小心谨慎到如此地步的人。

  林泰来又托辞说:“再说我又不是阁臣,没有银章,也无权写密疏!”

  于是陈太监拿着密札,对林泰来问道:“皇爷问你,看你也不是不晓事的,当真不能声援皇三子?”

  林泰来奏对道:“臣与郑家本就仇恨颇深,若支持皇三子,又会招致群臣敌视,如此身处虎狼之间,必定死无葬身之地!”

  陈矩又问:“将来若皇三子为东宫?你又要何以自处?”

  林泰来毫不犹豫的答道:“无论皇上如何决断,臣只听从皇上旨意而行!”

  这就叫理解的执行,不理解的也要执行。

  陈矩继续问道:“现在又有人说起国本,鼓噪册立东宫,当如何应付?”

  林泰来思索了一会儿,皇帝问这些的意义是什么?

  皇帝明知道自己不能支持皇三子,应该支持皇长子,却偏偏要询问自己,如何阻止册立皇长子的呼声,这绝对是有意为之。

  再联想起自己正处于一个“大功难赏”、“位卑势大”的关键时刻,哪个皇帝心里不会犯嘀咕?

  所以皇帝大概是想考验一下自己的态度?更直白的说,测试自己的忠诚度?

  如果他林泰来在明知道三皇子上台就是死的情况下,还肯帮着皇帝出主意,那对皇帝就是真正的忠诚。

  于是林泰来考虑过后,便只能帮皇帝模拟话术,无奈答道:“太祖高皇帝有训,立嫡不立庶。

  若今册立皇长子为东宫,而皇后尚且年少,将来或许有所出,那又该如何册封?

  这就是陛下迟迟未决的道理,只是群臣都不理解陛下的苦心。”

  陈太监莫得感情,只是一个代替皇帝问话的机器,还在继续问:“若应付不够,又该如何主动反击。”

  林泰来咬牙道:“今皇长子及皇三子俱已长成,皇五子虽在弱质,可以暂时一并封王,以待将来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命内阁和礼-->>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