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长河让他死守,同时也放心不少,将从宁江府到关北到燕山府所有军事调动权都交给魏朝仁,只有一个要求,让他守住燕山府,不用主动出击。

太行山另一边,杨文广已联系上大同府一带活动的由于汉人为主体夹杂契丹人,羌人组成的抗金义军,其首领叫辛先生,具体名字不知道,因为在敌占区,时刻要小心翼翼,哪怕这边线人说自己是杨文广手下,对方还是小心,并不透露全名。

李长河没太在意那些,心中很高兴,亲自给杨文广写信,嘱咐他与义军联系一定要小心谨慎,以防好心害人,同时上书请皇上加封他。

皇上听后也很高兴,亲自封其为怀化将军。

诸多事务缓慢进行,整个景国繁荣盛况下,正缓缓继续力量,只为数年后一举击溃北方强敌,收回失去数百年的北方诸地,辽东地区。

……

事情本来一片大好,晚上又和新嫁入王府的何芊云雨一番,春风得意,可第二天一早,天才蒙蒙亮,王府厨房院里的公鸡才打鸣,李长河便被丫鬟匆匆叫醒。

严昆来找他,还带来了一个坏消息…

屋内光线昏暗,李长河端着一盅丫鬟泡好的醒脑茶,漫不经心喝两口便放下了,安静听着严昆汇报,严昆脸色不大好,他脸色也不好,小屋内声音琐碎,许久才停。

手中茶杯慢慢放下,又让人给严昆送来一杯热茶,严昆没喝,眉头紧锁看着他,等待下文。

李长河咧嘴笑了一下:“算是,是我先入为主,失算了…”

严昆并不明白他所谓的先入为主为主是什么意思,两年前开始,李长河就与众商家合作,用王府的水泥修缮从京城到各府官道。

此时一直比较隐秘和缓慢,这也是他未来规划中重要一环,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确有道理,不过只是其中之一,更加重要的是,他想要不知不觉中连通京城与各地,一旦成功,就意味着最精锐,也最忠诚于他的中央禁军,能够数天,十几天内顺着平坦的水泥路快速机动到全国各处,迅速应对突发情况。

李长河对此早有远见,中国有着许许多多的历史经验,任何一个王朝,只要超过两百年就会开始动乱四起,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土地兼并。

土地作为第一生产力,每次改朝换代的大动荡之后,大多都有均田地举措,让大多数人有田地种。

可慢慢的这些土地又会以温水煮青蛙的方式聚拢到少数人手中,大多数人活不下去,于是社会动荡,爆发动乱,改朝换代。

这几乎都是一种循环了,每个朝代都有人做过抗争,想要逆转这个趋势,但大多不成功。

而如今,景国各处大族做大,也开始出现这种情况,蜀中吴家间接葬送数万大军没有受严惩就是一个例子。

因为吴家在蜀地、在朝中都已经汇聚很大的力量,在地方他们是豪强,地方要员中有一批吴家人,朝中有皇后,他们兼并大批土地是必然的。

还有京西田家,汤家,关陇士族等等许多有名大族,随着时间推移都会遵循马太效应,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直到底层地方百姓难以生存。

雍正皇帝曾经为此努力过,不过他积劳而死之后,他儿子乾隆马上就翻了他的举措。

道理很简单,和上层对抗,为下层争取生存空间,到头来回两面不是人,所以乾隆被贵族们捧得很高,因为他顺着大家族喜欢的来,皇帝也当得自在,他自鸣得意,也觉得人人都在拍他马屁,挺好的,却毁了底层百姓希望,断送了清王朝。

反倒是被人骂得最多,折磨到精神紧绷,活活累死的雍正,他的那些举措确实实实在在为下层争取空间,火耗归公,改革税收,去旗人子弟的供奉等等…

也正因如此,他死得很惨,更惨的是连大多百姓根本不明白谁对他们好,因为没有话语权,文人权贵骂雍正,他们也就跟着骂了。

对于大族,他们自然不希望自己的利益受损。下层百姓没有读书途径,认知水平受限,上层大族掌握话语权,所以很容易被利用和忽悠,少有人真正明白谁对他们好。

如今李长河就处在这种状态,他规划将来要做的一些举措,其实差不多就是当初雍正想要的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两项举措,一样是减少皇亲国戚的供奉,三代以上没有入仕的皇家成员,不能再免费由国家无偿养着,节省大量银子可以用-->>

章节列表 转码阅读中,不进行内容存储和复制